Monday, January 22, 2007

渣打分析前年顺差中就有700亿虚假,再加上误差与遗漏,看来800亿还是有影的事儿。请看转贴 (54 reads) 时间:

当商务部官员们一致认为高速增长的外贸将令中国的顺差持续居高不下时,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却认为高额顺差的形成另有其因。在20日举办的一个非正式活动上,李德水探讨有关话题时认为,中国的顺差并非体现出的那么大,炒汇、企业骗取退税是导致中国外贸顺差“失真”的重要原因,并提出需要加强外贸管理以解决问题。这个观点与著名学者林毅夫此前给出的答案相似,但解释得更详尽。

  “中国的顺差有很大一部分是假的。”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20日在一个非正式的活动中曝出我国顺差的真相——高报出口骗出口退税、假进口炒人民币汇率。

  李德水日前刚刚与海关总署统计司相关负责人就中国贸易顺差问题沟通过,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顺差虚假成分确实存在。此前,美国渣打银行分析师王志浩曾搜集大量资料后提出,2005年中国1019亿美元顺差中真实部分也就310亿美元。也就是说60%多都是假的。

  “确实有这个问题,但没有王志浩测算得那样高。”海关总署的负责人表示。海关总署下属权威调查部门的数据显示,2006年前8个月,我国有4.47亿美元的国货进口。既然是国货何需进口?对这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李德水解释道,许多企业在骗取大额出口退税,并且以此让大量外汇进来,炒人民币升值。“国货出口后在外面转一圈又进口回来,骗退税、假进口使我国的惠民政策难实施。”

  “解决增长过快的贸易顺差不在于汇率而是对这部分虚假外贸的管理。”李德水指出。他还透露,海关对这部分骗退税和假进口是能查出来的,解决顺差的一个重点工作是加强外贸的管理。此外,我国大量驻外工作人员都以美元发工资,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他们也可能将手中储蓄的美元都换成人民币,以期人民币升值后再兑换成美元并从中获益。

  在提到去年宏观经济运行时,他表示,到2006年,中国GDP已经连续4年保持超过10%的增长。据他判断,2006年不仅能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粮食丰收、煤电油运紧张缓解,在财政收入、工业企业增加值、城镇居民和农民可支配收入、消费品零售总额上都呈现稳定增长。此外,物价水平较低、就业较好。“2003年到2006年的4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最平稳、最好的一段时期。”他说。

  权威观点

  顺差问题不应归咎汇率

  “不能将外汇储备和顺差问题归咎于人民币汇率!”李德水20日在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友联谊会上指出。他认为,将外汇和顺差问题归咎于汇率的观点太过简单,我国从2005年7月开始汇改至今1年半以来,人民币适度升值,但贸易顺差增长并未缓解反而出现加速,2006年同比增长了74%。其中,中国对美国顺差是亚洲其他国家转移的叠加结果。

  北大经济学院院长刘伟近日也提出类似观点,他说,如果将贸易顺差的解决放在汇率上的话。要想实现平衡恐怕要让人民币一下子升值40%、甚至50%才有效,显然这是不现实的。

  李德水表示,我国生产的产品竞争力强,劳动力价格是欧美国家劳动力的2%-5%之间,并且有58.87%进出口贸易是由外商在华企业实现的。目前我国外贸顺差占外汇储备比重只有10%,占外汇增量的1/3。2006年的外贸顺差虽占外汇储备的49%,但据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个数字剔除了热钱因素后实际只占外汇储备增量的17.8%。

  此外,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向记者表示,近期缓解贸易不平衡,可放松外汇管制,释放外汇需求,放开企业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的外汇限制,同时还可以让外商从我国银行和资本市场融资,并减缓国有企业境外上市步伐。

  商务部:贸易顺差短期难改

  “我国贸易顺差将长期存在,短期很难改变。” 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20日出席中国进出口企业第五届年会时表示:“进口产品的国内替代是进口上不去的根本原因。”

  本报19日2版曾报道过《商务部副部长:强劲顺差将至本世纪中叶》的文章,此次傅自应的公开致词更印证了这一判断。傅自应指出,我国去年宏观经济运行良好,高增长、低通胀。贸易顺差扩大是全球化国际分工转移造成的,短期很难改变这个格局,将长期存在。他指出,由于大量外商在华设厂生产,我国原本通过进口才能实现的消费需求都在国内满足了,且价格低于国外。“进口产品的国内替代是进口上不去的根本原因。”他说。

  傅自应表示,商务部今年将采取综合性手段转变贸易增长方式。通过压出口、保出口实现,即高污染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支持高新技术和自有品牌出口。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助理梁骧业在会上表示,会加大对企业进口的金融支持。

0 comments:

Powered By Blogger